MVRDV中標杭州煉油廠的改造設計競賽,將這片位于京杭大運河南端的前工業區,轉型為「大運河未來藝術科技中心」,MVRDV為此打造了一座引人注目的「藝術科技中心」,同時將辦公、零售和各類文化體驗空間與工業遺跡交織在綠色的環境之中。
1993 年,MVRDV 建筑事務所由Winy Maas ,Jacob van Rijs 和 Nathalie de Vries 三位杰出的荷蘭建筑師在荷蘭鹿特丹創立, 事務所的名稱即取自于這三位建筑師的姓氏。目前團隊在全世界范圍內有 250 余位建筑師、設計師和城市規劃師。MVRDV 自創立以來便活躍在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和景觀設計三個領域,他們對社會發展趨勢,城市中人類的生活狀態有獨到的理解和關懷。公司項目種類繁多,不拘泥于某一風格與形式,總體給人以解構主義的后現代風格印象,以嚴格的技術標準和未來性的設計概念成為當今歐洲最活躍的建筑事務所之一。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的人工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開鑿運河的歷史原因主要是為了加強中國南北的經濟聯系。如今,大運河全線正在經歷一系列改造和激活,實現從工業基礎設施向生活服務設施的轉變,從而為生活在1700多公里運河沿線的數百萬人提供宜居的濱水環境。杭州位于大運河的南端,這片占地 18 公頃的廠區容納了一家煉油廠,是運河工業歷史的象征。如今,煉油廠已經關閉,曾經占據廠區的大部分建筑已經被拆除,但仍遺留下來了一些大型工廠建筑和若干儲油桶。MVRDV聯合Openfabric,共同暢想大運河的未來,希望能夠通過改造設計,展示工業向文化轉型的巨大潛力。此外,設計高度整合了可再生能源,將煉油廠打造為從化石燃料向可持續能源過渡的典范。整片區域內的核心建筑是一座「藝術科技中心」,圓柱形的外觀呼應并放大了曾經遍布廠區的油罐結構。簡單的建筑立面內隱藏著高度復雜的內部結構:圓形的展覽大廳位于負一層,兩層通高的空間為布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地上部分設置了一系列不規則堆疊的矩形盒子,其中設有藝術家工作室、辦公室和配套商業。盒子頂部形成了一系列由樓梯和橋梁連接的露臺,激活了「藝術科技中心」場館內的公共區域,同時可用于展出大型裝置、舉辦演出和各類活動。「藝術科技中心」的外立面采用開敞式幕墻,微風可穿過表皮進入空間內部,因此,室溫會根據外部氣候條件產生輕微波動,但同時發揮著熱緩沖作用,顯著降低人工調節盒子空間內的溫度所耗費的能量。鼓形的「藝術科技中心」在造型上無疑成為了園區內的核心建筑。夜幕降臨,外墻上矩陣排布的LED燈將建筑點亮,形成媒體立面,吸引游客的同時也能夠宣傳館內正在舉辦的活動。除了LED燈,立面上還設置了數千個小型光伏點,吸收陽光、生產能量。這些光伏點構成了一幅 “太陽能畫卷”, 采用參數化的設計方法,在考慮日照、盛行風和最佳視野等因素后,在最需要的區域設置更高密度的光伏設備。煉油廠區內其他的工業遺存都得到了保留,并改造為辦公或文化商業空間。許多已經被拆除的結構將采用現代的方法設計重建:遵循原有結構的尺度,采用玻璃建造,立面沿用與「藝術科技中心」外墻相同的光伏點。在基地的東南處設置了辦公集群。由此,每一個新建的建筑表面都將成為一個能源發電機,公園運行的能源消耗可以實現負值,并為電網提供能量。MVRDV保留了煉油廠內一部分的工業裝置,并將其與園區的景觀融為一體,在煉油裝置的樓梯和平臺上可以飽覽整片公園的景觀。MVRDV還為園區內許多遺留下來的油罐制定了一個功能開發的目錄,有些是基于原有結構進行改造;有些則是重新建造,還有一些則是在油罐原址上鋪設環狀的步道,標記這里的工業記憶。從沉浸式的藝術體驗到零售空間,再到封閉式的花園,這些結構的再利用能夠為公園帶來全天候的持續活力和吸引力。